清源聚能——中国微纳传感器自供电技术引领者团队与指导老师合影
东岳智检——电气设备故障智能感知技术领航者团队与指导老师合影
“东岳智检”答辩现场
公司共获3金1银
近日,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决赛在公司举行,本次比赛中公司获得金奖3项,获奖项目分别为:王东岳同学负责的项目“东岳智检——电气设备故障智能感知技术领航者”、周丽娜同学负责的项目“清源聚能——中国微纳传感器自供电技术引领者”和高韵斐同学负责的项目“源自少年说——给每位青少年配一把开启未来的绿色钥匙”,银奖1项为亓晓楠同学负责的项目“智绘视心——做心理绘画的智能知心者”。其中,“东岳智检”与“源自少年说”项目被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东岳智检”项目成员为王东岳、郗广帅、张昊、刘凯棋、唐明聪、李晖、亓明玉、张鹏飞、翟杰硕、刘昱焜、贾佩林、张宇彪、杨春卿、王宏蕾、徐振原,指导老师为张冬至、薛庆忠、董炎、姜飞。针对电气设备故障特征气体检测和智能感知技术,该团队十年磨一剑,在微纳调控、芯片集成、信息融合三个维度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结合大量对比试验和实地验证,在新原理、新器件、新技术和新性能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形成“以材料配置方法为核心、传感器技术为支柱、行业应用为导向”的完整体系,形成了一系列高壁垒的技术解决方案。现已累积研发多项电气设备故障气体感知核心技术,实现了电气绝缘状态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早期预警,并在相关行业进行应用,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清源聚能”项目成员为周丽娜、陈雅婧、王东岳、孙跃航、徐振原、唐明聪、王珺、王子建、王疆豪、卞京都、郭继顺、刘文哲、纪杰、郭鑫杰、赖睿欣,指导老师为张冬至。物联天下,传感先行。针对海洋监测、环境监测和民生监测领域微纳传感器供电中存在的电源更换难、维护成本高、兼容匹配差三大痛点,清源聚能团队对纳传感器自供电技术进行开拓创新,通过界面微纳结构调控创制高效柔性发电材料-发电效应耦合实现多源激励模式协同发电-智能算法融合实现电源智能优化分配管理三大核心技术实现自供电系统高输出、长寿命和智能化管理,可应用于特殊环境中微纳传感器稳定供能。研发团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源自少年说”项目成员为高韵斐、王雯菲、李凯燕、赵宸艺、沈阳、王兴伟、杨瑞熹、宋妍霏、刘一舟、杨璇、赵洋、何海冬、任杰睿、聂恩平、杨玉升,指导教师为蒋仁福,曾菲,孙志昊,闫学哲,翁泽。该项目专注于为孩子们进行以能源为核心的科普教育,完成了“特色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用具研发,获得了来自多方媒体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智绘视心”项目成员为亓晓楠、庞硕、张琳琳、赵懿、杨宇、樊俐君、王奕琼、张艺川、于莅阳、潘婷、陈匡勔、兴雷、韩东辰,指导教师为刘伟锋、赵小明、刘宝弟、闫学哲。该项目利用智心数字化心理绘画分析服务平台,基于房树人心理绘画分析评估用户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性格、压力、自信、创造力等多个维度。该项目专注于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绘画心理普测,筛查后联系相关部门为儿童提供后续的心理辅导的安全通道,并将应用群体拓展到员工、社区等多个团体。团队总计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7篇。
“东岳智检”项目成员刘昱焜得到晋级的消息时,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他说道:“今后一定多加努力,在国家级的赛场上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多次获得“创新创业卓越之星奖学金”的校双创讲师郗广帅回顾今年“互联网+”省赛备赛历程后,对团委老师幕后的付出,指导老师张冬至教授的指导以及团队队员们的积极备赛表示了由衷地感谢。他表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再强大,能力都有限,只有融入到团队里面来力量才是无穷的。
公司历来重视老员工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优化创新创业育人环境,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院主要领导坚持亲自参加、亲自指导,为竞赛的相关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充分备战本届“互联网+”省赛,学院依托“新星计划”、“三进计划”等平台,提前进行规划、筹备,启动比赛项目挖掘、队伍组织和人员培训工作,并先后走访学院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近20次,面向全校发布队员招募通知3次,组织专场面试10余次,最终6个项目进入备赛项目库。经过校内外专家辅导10余次,模拟演练10余场,全体队员克服学业压力大、备赛时间紧等不利因素,逐步将项目打磨成熟。最终,4个项目晋级省赛决赛,3个项目获得金奖,2个项目被推荐国赛。随着项目不断打磨成熟,员工们对比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创业素养不断提高,双创育人的效果不断显现。
据悉,山东省“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届,现已成为全省参赛面最广、覆盖高校最多、参赛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盛会,是深化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自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省231所学校的50.16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次近79.5万,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公司29件作品入围决赛,23支队伍荣获金奖。
【作者:翁泽 李雯】